濠江城市內的園林景致
- manho kinn
- 2019年6月1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2019年6月15日
澳門境內的龜池不多,二龍喉公園、盧廉若公園和澳門大學都有一個。正巧有天要到盧廉若公園附近,我這個愛龜之人於是就高高興興的順路遊園。
踏進公園第一眼就見到澳門茶文化館,讓我頗感意外。翻查資料,原來這裡早於2005年開幕,一樓展覽廳展示了大量茶文化遺產,如茶詩、茶聯、茶畫、茶樓、茶藝及茶風俗等,這些茶藝展品都讓我想起了中學時我亦曾經品茶、賞茶。中文學會的負責老師每星期都會帶來茶葉和茶具,娓娓道出很多茶道雅語和故事。走上二樓,則有中國茶藝互動遊戲,古雅擺設及建築,配合中國色彩的瓦片屋頂,構造中西合璧,既有南歐風格,又與該區的葡式建築相配合。我到館時一個遊人也沒有,冷清清的,與園外繁忙的街道構成對比。到底是政府宣傳不足,還是茶藝文化曲高和寡?

紅柱迴廊上有幾個當地居民在漫步。
離開茶館,正式進入公園地帶,紅柱迴廊上有幾個當地居民在漫步。坐下拍照,吹吹風,細看假山怪石嶙峋。來過澳門多次,我早已不是跑景點、趕行程的一般旅客。每次去澳門,朋友必流連賭場,教友則只為參與當地宗教活動和參觀教堂,又有誰會和我漫無目的在公園內殺時間呢?想起前女友旅行時凡事都以我為先,在行程上絕無異議。她不特別喜歡庭園建築,卻願意遊東京時陪我去日式庭園清澄白河參觀。往事如煙,昔日的遊園往事已成泡影,揉碎於廊上每片青瓦。
盧廉若公園的龜池比想像中細小,烏龜的居住環境頗為擠迫。由於石欄不高,對龜隻的保護就顯得不足,當時亦見一位婦人拿著長鉗俯身盜取龜池池底的錢幣,後來有途人出言阻止,對方才倖倖然離開。池不深,欄不高,保安又少,假如婦人目的是偷龜,大概也非難事……

公園以正中央的「春草堂」水榭廳為軸心,古雅的曲橋與交錯的迴廊,再加上石山、竹林、池塘和亭台樓閣,形成一幅江南風景畫。
走著走著,愈發現這個公園除龜池外,可賞可觀之處甚多。公園以正中央的「春草堂」水榭廳為軸心,古雅的曲橋與交錯的迴廊,再加上石山、竹林、池塘和亭台樓閣,形成一幅江南風景畫。到訪當日遊人不多,更覺這裡格外舒適閒靜。如此富蘇州園林風韻的公園,可謂港澳區唯一。清末詩人汪兆鏞在《澳門雜詩.竹枝詞》寫道:「竹石清幽曲徑通,名園不數小玲瓏。荷花風露梅花雪,淺醉時來一倚筇」,可見昔日公園亦以竹石和荷香聞名。詩後註云:「盧氏娛園擅竹石之勝,有梅花五百樹,香雪彌望,池荷亦極盛。」可惜到訪之時正值初春,「九曲橋」下的荷花尚未生長,未能一睹荷花盛放的壯麗場景。
池內游魚戲水,竹枝生機勃勃。看看人,看看物,一個人的旅行,可以很寫意,也可以很寂寞。境隨心轉則悅,心隨境轉則煩。我目不轉晴盯著龜池內一隻大龜,牠與我對望不夠數秒就轉過了頭,不再回首,不帶喜與悲。
Comments